詳細內容 : |
我國首份《清真飲食與食品安全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發布,報告稱我國清真產業近年來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生產經營企業已達到12萬多戶,但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還處于較低的發展層次,亟待升級轉型,走向國際市場。 “假清真”危害行業發展 該報告由西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馬明良撰寫,并在首屆中國國際清真產業論壇上發布。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達16億,再加上非穆斯林消費群體,全球清真產品的消費者不少于20億,清真食品和用品的市場值達2萬億美元。目前,我國清真食品行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食品門類,現有傳統清真菜肴約5000種,小吃近千種。我國2400多個縣市中,近98%的市縣都有清真食品、用品生產企業,飲食、副食、食品經營戶12多萬戶,清真產業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 但馬明良也表示,從總體上看,目前清真食品生產企業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還處于較低的發展層次。食品加工和包裝業,無論是規模、效率還是加工精度、自動化程度,與全國食品行業相比差距較大,與國內先進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更是相去甚遠。清真食品企業要想大發展,就必然打造經營品牌,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讓清真食品成為高檔食品的象征,通過培育品牌,來發展和壯大中國清真食品產業。 另外,清真產業要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大企業新產品研發費用投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步伐。幫助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產、學、研聯盟和技術研發中心,追蹤國內外先進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與市場需求相對接,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 他也特別指出,由于清真飲食美譽度高,消費者多,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大,一些見利忘義之徒受利益驅動,打著“清真”的招牌,在從事假清真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造成了和正在造成極大社會危害,影響了清真飲食的牌子。 在首屆中國國際清真產業論壇上,來自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北京等地在內的近兩百家清真企業參會,并自發成立了“清真產業誠信聯盟”。據悉,加入誠信聯盟的企業,不僅必須保證自身產品是清真的,還要相互監督,對于打著清真旗號的不法企業,聯盟要共同抵制。 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藍軍說:“近年來,我國清真食品產業發展迅速,每年保持在10%以上的發展速度,清真食品憑借其一直以來的安全、健康品質,深受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因此,加強清真行業自律,保證健康的清真食品用品,不僅是對清真產業負責,更是對廣大消費者的負責。” 行業標準亟待與國際接軌 據了解,目前清真市場的主要經營模式有清真食品用品的生產加工、零售、出口,清真餐館、清真食品的運輸、物流和涉及清真食品用品方面管理、咨詢、培訓等。目前,全球清真食品及非食品類用品貿易額達2.1萬億美元,而我國只占總額的0.1%,因此,該報告指出我國清真產業企業必須打造自身品牌,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傳統清真食品用品的安全、綠色、無污染等的優勢,積極研發清真新品和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 對于如何進軍國際市場,該報告指出,中國清真食品用品的生產制造標準一定要與國際標準接軌,進行國際清真食品用品認可的Halal認證,同時加快推進代表中國形象的清真食品國家標準,并盡可能地獲得國際認可。 據了解,馬來西亞是世界最主要的清真食品用品制造中心之一,同時馬來西亞致力于打造世界認可的清真食品用品認證中心,目前清真國際市場上,馬來西亞清真認證機構頒發的halal證書在世界各國通用,我國應多借鑒國外清真產業發展的經驗。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