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 |
食品安全在近幾年的媒體和社會輿論監督下,已經成為全民談論焦點。而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統計分析,繼微生物之后,食品添加劑成為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中的第二大熱點。對于食品添加劑,人們似乎依舊是談之色變。實際上,食品添加劑適量存在是合理的,但過量則有害。 種類多對健康有害 最近,由非營利性機構發布的《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一而再地在某些網站、微信公眾號中出現,而報告中關于食品添加劑的描述十分引人注意。該報告指出,孩子常吃的9種零食含食品添加劑最多,方便面、火腿腸、蜜餞、果凍、冰激凌、餅干、奶茶、口香糖和薯片等榜上有名。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有25種食品添加劑,一款凈含量150克的果凍有14種添加劑…… 常見的零食含有如此多的食品添加劑,那么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多是否就意味著對人體有毒有害呢? 今年4月14日,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云無心,在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食品安全科普公益紀錄片開機儀式暨食品安全科普大講堂活動上,就明確表示“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他認為,任何一種安全的食物都能檢測出有毒有害物質,但是“人體能處理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而不對人的身體產生危害”。因此,人們需要對食品的安全進行風險評估,對食品添加劑有一個量的把握。 “假如所有食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人們就看不到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口感不錯、味道很好的東西。”我國著名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也談到,“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我們所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也會越來越多,但實際上比美國少得多”。 B 違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 按功能的不同,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將食品添加劑分為23類,包括2310個食品添加劑品種,其中加工助劑59種,食品用香料1826種,膠姆糖基礎劑物質35種,食用酶制劑51種,其他類別的食品添加劑339種。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多,是為更好地滿足生產加工所需和消費者的個性化口感。 但是任何食品添加劑都有一個使用標準。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阮光鋒指出,目前,按國家標準的要求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是: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在達到預期目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因此,企業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實際上,為適應國內需求和國際發展的需要,我國在食品安全標準框架體系上與各發達國家基本一致。為何國人認為國內的標準不如國外,對食品添加劑心存恐懼呢?陳君石認為,一方面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益,非法添加有害物質,導致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另一方面信息不對稱、政府公信力下降、媒體報道不當,百姓對食品安全認識和真實情況之間存在偏差,混淆了食品添加劑和非法使用添加劑兩個概念的界線。 C 兒童少吃零食,更多是提防高糖高脂高熱量 盡管《中國9城市兒童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調查報告》誤導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但是其中對兒童零食攝入量的調查給眾多家長提了一個醒,兒童愛吃零食、大量攝入的問題應該引起關注。“畢竟多吃零食會影響正餐,而且,現在很多零食大多高脂肪高糖,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有很多不利,而不是食品添加劑。” 云無心也就“吃得放心”給普通消費者提供了兩個原則:1.盡可能選擇比較大的品牌,通過正規購買渠道獲得安全衛生的食品;2.盡可能保證食物種類、食物來源的多樣化,稀釋風險。 |
相關文章: |